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從此,10月1日,就成為這個國家的生日。2015年10月1日,歲月荏苒,滄桑巨變。最初,中國普通人是以“人民群眾”的面貌出現在歷屆國慶典禮上的,直到1999年“黃金周”誕生,中國人開始以個體的名義休閑度假歡度國慶。假如時光能夠倒流,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年的國慶吧。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閱兵,步兵分列式

1949年10月1日,彼時的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山炮部隊由騾馬拖拽,參加分列式

1949年10月1日,參加分列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在行進中

從1949年至1959年,每一年的“十一”都在天安門廣場舉辦了閱兵式。此外,大量普通民眾也參與到游行隊伍中。據統計,約有40萬軍民參加到了1950年的國慶一周年慶典。圖為1950年參加國慶游行的兒童。

1958年,全國形成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9月初,《人民日報》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此后至國慶節,全國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圖為1958年,北京玉淵潭人民公社社員在舉行國慶節聚餐。

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迎來第一個國慶逢十的周年。圖為國慶十周年上海的游行隊伍。

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上:馬特恩,鄧子恢,加涅夫,鄧小平,林彪,金日成,周恩來,胡志明,毛澤東,赫魯曉夫,劉少奇,朱德,宋慶齡,道比,董必武,謝胡,林伯渠等

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對國慶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5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慶節閱兵式上的女民兵隊伍。后來,因“文革”影響等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4年

1959年國慶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整裝待發,準備接受檢閱。

自從1960年以后直至1984年,天安門廣場上沒有閱兵式。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圖為1963年,北京第二棉紡織廠工人下班后學唱中國音樂家協會向全國推薦的八首革命歌曲。這八首歌曲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高舉革命大旗》、《聽話要聽黨的話》等。這一年,農村“四清運動”開始。

1966年,文革大幕拉開。在十年非理性的歲月中,國慶節也為激進的個人崇拜氣氛所充斥。圖為1967年10月1日,駐京空軍高炮某部軍人圍聚在收音機和毛澤東像旁,收聽國慶游行的實況廣播和時任國家副主席林彪的講話。

文革前期流行“忠字舞”,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表示對毛澤東忠心。圖為1971年國慶期間,工廠的業余文藝宣傳隊表演節目。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開始帶領中國人走上改革開放之路。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圖為改革開放再閱兵,在國慶的游行隊伍中,農民開著拖拉機,載著“聯產承包好”的牌子經過天安門廣場。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鄧小平在長安街上檢閱三軍。鄧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的口號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

1985年國慶前夕,上海市“第三批名牌產品評選展銷會”現場。該展銷會將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化妝品等八大類的名牌產品在曹楊商場集中投放,日銷售額接近全國著名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

天安門城樓,曾經是毛澤東等領導人向群眾致意的地方。圖為1987年10月1日,一些普通老百姓有組織的登上天安門,站在毛主席揮手時站過的地方揮手。此后不久的1988年1月1日,天安門城樓正式售票開放,但不允許到毛主席揮手時站過的地方了。



1999年,國慶50周年大閱兵盛況空前,這也是自1984年閱兵式以來的首次大閱兵。各方陣的整齊劃一令人震撼,這背后是中國軍人付出的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和淚水。



1999年的國慶慶典可謂一場全民的盛會。
1999年,中國上班人群第一次有了7天長假,人們開始出門旅游、消費。



直至今日,國慶黃金周仍是一年中最適合旅游的長假,熱門旅游路線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人滿為患,但是不論擁堵也好,勞累也罷,國慶節仍是我們最熱愛的節日之一。

1949年10月1日,彼時的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受檢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山炮部隊由騾馬拖拽,參加分列式

1949年10月1日,參加分列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在行進中

從1949年至1959年,每一年的“十一”都在天安門廣場舉辦了閱兵式。此外,大量普通民眾也參與到游行隊伍中。據統計,約有40萬軍民參加到了1950年的國慶一周年慶典。圖為1950年參加國慶游行的兒童。

1958年,全國形成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9月初,《人民日報》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此后至國慶節,全國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圖為1958年,北京玉淵潭人民公社社員在舉行國慶節聚餐。

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迎來第一個國慶逢十的周年。圖為國慶十周年上海的游行隊伍。

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上:馬特恩,鄧子恢,加涅夫,鄧小平,林彪,金日成,周恩來,胡志明,毛澤東,赫魯曉夫,劉少奇,朱德,宋慶齡,道比,董必武,謝胡,林伯渠等

195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對國慶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5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慶節閱兵式上的女民兵隊伍。后來,因“文革”影響等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4年

1959年國慶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整裝待發,準備接受檢閱。

自從1960年以后直至1984年,天安門廣場上沒有閱兵式。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游行活動。圖為1963年,北京第二棉紡織廠工人下班后學唱中國音樂家協會向全國推薦的八首革命歌曲。這八首歌曲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高舉革命大旗》、《聽話要聽黨的話》等。這一年,農村“四清運動”開始。

1966年,文革大幕拉開。在十年非理性的歲月中,國慶節也為激進的個人崇拜氣氛所充斥。圖為1967年10月1日,駐京空軍高炮某部軍人圍聚在收音機和毛澤東像旁,收聽國慶游行的實況廣播和時任國家副主席林彪的講話。

文革前期流行“忠字舞”,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和語錄歌等歌曲為伴唱、伴奏,表示對毛澤東忠心。圖為1971年國慶期間,工廠的業余文藝宣傳隊表演節目。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開始帶領中國人走上改革開放之路。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圖為改革開放再閱兵,在國慶的游行隊伍中,農民開著拖拉機,載著“聯產承包好”的牌子經過天安門廣場。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鄧小平在長安街上檢閱三軍。鄧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的口號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

1985年國慶前夕,上海市“第三批名牌產品評選展銷會”現場。該展銷會將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化妝品等八大類的名牌產品在曹楊商場集中投放,日銷售額接近全國著名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

天安門城樓,曾經是毛澤東等領導人向群眾致意的地方。圖為1987年10月1日,一些普通老百姓有組織的登上天安門,站在毛主席揮手時站過的地方揮手。此后不久的1988年1月1日,天安門城樓正式售票開放,但不允許到毛主席揮手時站過的地方了。



1999年,國慶50周年大閱兵盛況空前,這也是自1984年閱兵式以來的首次大閱兵。各方陣的整齊劃一令人震撼,這背后是中國軍人付出的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和淚水。



1999年的國慶慶典可謂一場全民的盛會。
1999年,中國上班人群第一次有了7天長假,人們開始出門旅游、消費。



直至今日,國慶黃金周仍是一年中最適合旅游的長假,熱門旅游路線也因此不可避免地人滿為患,但是不論擁堵也好,勞累也罷,國慶節仍是我們最熱愛的節日之一。